0

极端天气频发,为什么今年天气如此诡异?

1年前 | 金刚王 | 134次围观

尤其是二氧化碳,在过去几十万年间处于180-区间,但截至2021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宣布,莫纳罗亚大气基线观测站测得的大气二氧化碳的峰值接近埃及天气预报30天,为63年前开始精确测量以来的最高水平。

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层层累积,加剧了温室效应,使得大气系统的能量平衡被改变,最终导致全球温度不断增高,气候剧烈变化。

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水平,约高1.2摄氏度。

而空气温度每提升一摄氏度,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就会提高7%。同时地表和海洋水分的蒸发也会加快,从而引发强劲的降雨和风暴。

根据气象学专家的表述,如果气候变化得不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更频繁更剧烈的极端天气,将是未来的趋势。

在整个气候系统中,气象学家已经探测到了这类影响,以及其他人为驱动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极有可能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观测到变暖的主要原因。

极端天气下,如何真正自救?

面对极端天气,人类,究竟该如何应对?

|我国是如何预警的?

在暴雨、高温、寒潮等极端天气中,暴雨预报更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发达国家的暴雨预报准确率在20%-25%,而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预报难度更大。

想要成功提高气象监测预警时效,精密的观测设备是关键因素之一。

2016年12月11日发射的风云四号A星模型图/中国气象局 2016年12月11日发射的风云四号A星模型图/中国气象局

通过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智能网络等设备对温度、气压、风向进行监测, 国家气象局能推演出大气的运动规律、雨带位置的阶段性变化、降雨的落区及强度等等,由此制作出未来1-6小时和3-15天的天气动向,也就是天气预报。

汛期时,还有国家级气象业务系统和平台保驾护航。

比如综合气象观测产品系统“天衍”,通过大数据识别,实时监测冰雹、大风、强降水等天气,冰雹产品命中率达95%、雷暴聚类产品成功率达90%。

2018年,通过“风云四号”卫星,我国成功预测到台风“山竹”的登陆地点和时间,提醒人们提前做好准备,也为各地防汛救灾提供有力保障。

2018年9月15日,风云四号A星监测到的台风“山竹”/中国气象局 2018.9.15风云四号A星监测到的台风“山竹”

如今,我国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已缩小至70公里左右,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8%。

但是,大气系统体系复杂,人们对天气的预测仍有许多难题要攻克,这就导致还存在12%的不准确。

预报存在误差,意味着未来会有不必要的损失。这次河南暴雨,气象局已经发出红色暴雨预警,但仍然有无数人被困水中,损失惨重。

说到底,面对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我们能躲,但不能一直躲。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才能治本。

|如何改变环境

根据IPCC评估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会导致全球气候恶劣,极端天气加剧。

可以说埃及天气预报30天,温度再提高2℃,是人类适合生存的极限。

只不过,将气温控制在2℃没那么容易。想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全球在2055-2070年间实现零碳排放

从2008年以来,中国就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排放体。2019年,中国排放了102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近28%。

图片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 图片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

想要实现零碳排放,中国有一场硬仗要打。

为此,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实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7月16日,中国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始交易,自开放以来就超越欧盟,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除此之外,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光伏、潮汐等清洁能源,减少发电行业对煤炭的需求。

如今,极端天气已经不再是“百年一遇”。去年一年,全球共发生559起自然灾害,超过3亿人受到伤害。

本文发布于http://www.jgmcp.com/ 转载请注明。

标签: 碳排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