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宋英杰咱们的天气预报_青岛天气20天预报预报

11个月前 | 金刚王 | 55次围观

该【宋英杰:“气象先生”的风雨人生 】是由【】上传分享宋英杰咱们的天气预报,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宋英杰:“气象先生”的风雨人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宋英杰咱们的天气预报,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宋英杰:“气象先生”的风雨人生

华南玻璃幕墙外,是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的大堂,人来人往;演播室内,宋英杰安静如常。

迅速地再看一遍通稿,走到台前,面对镜头站定。灯光聚焦在他的身上和身后那块经年不变的绿色背板,他从容、迅速、准确、平实地说天气――这是宋英杰的舞台,是生命中神圣的追求。

常态源于心态。虽然他是气象专业高级工程师,第八,九届全国青联委员,IABM(国际气象传播协会)创始会员,中国气象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还有诸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之类繁多的社会职务和专业头衔,也算是一个被喧嚣人群裹挟的人,但他始终在内心里把自己定位为“天气说者”。

天气预报丰持人的崇高位置,在他心里牢固不可动摇。

让天气预报贴近普通百姓

宋英杰,生于1965年,沈阳人。家人的工作跟气象无关,小时候没有电视,宋英杰都是通过广播听天气预报,“也听不懂,都是各种术语”。当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给“管”天气预报的叔叔阿姨写封信,让天气预报换成自己也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说。后来,意见没机会提,天气预报还没听懂,人已经长大了。在一连串偶然的作用下,这个听不懂天气预报的孩子在1984年高考之后,走进了北京气象学院,而且攻读专业性很强的大气动力学,而后又走上屏幕,成为了为观众解读天气的人。

当时演播室的硬件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天气预报中还是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宋英杰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把话说得让百姓都听明白。

“我也是普通百姓,知道大家需要什么。何必故弄玄虚?”于是,在他的口中,天气预报的语言开始变得丰富形象。哪怕是一场降水,他也会视情况用不同的词语表述出来,比如迎接、分享、面临、遭遇……这些词语不会增加句子的长度,却代表了不同的感情色彩,也表达了降水给百姓们带来的心情变化。

条条框框很多,破茧成蝶不易,过程中总是压力大于乐趣。在离经叛道的氛围中做这样一件事,一定会有压力,不一定都是乐趣。但是当你坚持下来,回首这一切的时候乐趣就会很多。宋英杰和同行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每次谈到做天气预报主持人的感悟,他总是说,想有自己的风格、独特的视角和表述方式,得到的非议总是比赞扬多。“这时需要你的不是专业素养,而是无比坚强的意志。”

直到今天,宋英杰还在做着这样的努力,这已经成为一种****惯。在他看来,这种****惯是每个人在做工作时都会有的对生命历程的尊重。

2011年3月7日起,太阳开始大规模爆发耀斑,并且要持续一段时间。那天正是宋英杰值班,接过通稿一看,里面仍旧布满术语――3月7日太阳爆发中等以上量级耀斑七次,其中M值……“可是老百姓听得懂吗?而且跟他们有关系吗?”宋英杰大刀阔斧地改。当天晚上,观众在天气预报中听到的文本是:3月7日起太阳耀斑大规模爆发并将持续,会对载人卫星安全有一定干扰,对通讯会有干扰,没有伤害,百姓生活一切正常,平安无事。“这就可以了。”

所以专业人士谈论专业问题,总是故作高深,而天气预报要符合现代话语的通用语。宋英杰举了一个例子:江南中部在哪儿?江南中部是一个非独立性的地区,既然是一个非指向性明确的概念,把它做得如此明确,那就是“强迫”。比如“部分”和“局部”,《现代汉语词典》中说:部分,是整体中的局部;什么叫局部?局部是整体中的部分。

类似的表述在以前的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有按照区域的说法,西北地区东南部局部地区有小到中雨;也有时间上的模糊,下周前中期的后半段将有降水,却没人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时间;还有就是全方位地说,今天晚上到明天,本地晴转多云有时阴,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地区有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宋英杰这样说的时候,就觉得对不起观众。

“如果说之前会出现那么多模糊的词,是因为在预报能力有局限的时候,经过几十年锤炼而提炼出的一套语言体系,那么现在我们的预报水平在提高,我们相应的天气预报语言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呢?”宋英杰努力把天气预报中的每一句话都说得准确些,再准确些。2011年3月8日晚上,宋英杰在天气预报中说道:“北方10号到12号,南方11号到13号,迅猛升温,之后气温暴跌。然后会有几个第一会因此而产生:东北今年第一次降雨,北方第一次沙尘,南方第一次大范围阴雨。”

这样清楚明确的预报,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天气预报》中。他说,有的同事甚至在有把握的时候,把降水的时间点都预报出来。

把话说清楚,一直是宋英杰和同事们努力的方向。现在,天气预报的语言文体也有了可以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跟预报能力相吻合;跟特定媒体传播规律相结合(比如电视跟广播同时播,电视说南方这一带地区有雨,电视就可以,广播就不可以);跟符合公众平均理解能力和审美取向相符合。

18年与《天气预报》共成长

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档《天气预报》中的录像,已经被宋英杰列为“三级恐怖片”而封存,只有在做访谈节目的时候,才会偶尔被电视台翻出播放。观众往往在一片爆笑中目睹真容,却实实在在难以把现在屏幕上这个成熟帅气的“气象先生”和当年那个愣小伙子联系起来。

18年时间已经把宋英杰打磨成现在的成熟模样,相伴而来的是《天气预报》节目的成长和成熟。

最初宋英杰同意出镜前提是不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1989年,中央气象台挑选天气预报主持人,当时宋英杰刚从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专业毕业不久,能说能写,普通话过关。领导找到他问,看过《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吗?以后有个人站在那儿给大家讲天气,你愿不愿意做那个人?宋英杰的回答是:“当然不愿意用嘴这样的原始器官工作”。到了1990年初,领导又找到他:‘你试试看,不影响你现在的正常工作。”试着试着宋英杰就真成为了天气预报主持人。

1993年3月1日,他第一次出镜,中国天气预报节目中第一次有人出现。

后来,他就爱上了这个职业。天气预报,是一个诚恳的翻译、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全情投入。1999年12月13日的《天气预报》中,发生了“宋英杰道歉”事件,第一次有人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而负责任,虽然宋英杰作为预报员是完全不需要负这个责任的。

“12月12日晚,是我主持《天气预报》,下午大家讨论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一股很弱的冷空气会在当天晚上开始进入华北地区,可是水汽条件不是很好,所以预报华北13日会有4到5级的北风,很难出现降雪。节目也就这样播出了。”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宋英杰醒来一拉开窗帘,发现窗外是一片白雪。“我可以猜想到,其他人看到降雪后,肯定在骂《天气预报》或者嘲笑《天气预报》。”之前,就有朋友跟宋英杰在聊天时提到,国外的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有主持人就天气预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给观众道歉,大家都****以为常,而且效果很好。作为一门预报能力尚有局限的科学,道歉也是一种沟通方式。13日仍然是宋英杰值班,他开始构思当天的节目中如何面对这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

“最后我决定在节目中向观众说明前一天预报失误的原因并且表达歉意。”宋英杰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当天上午,我找到节目的气象编导,把想法和她一沟通,她很爽快地同意了。”

于是,1999年12月13日《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早晨,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中部,人们意外地看到了一场瑞雪,之所以说它意外,是因为昨天的《天气预报》没有预报这场降雪。昨天我们注意到会有一股弱冷空气影响华北,也预报了会刮风,但是对出现降雪的可能性估计得不足,所以今天我们的心里一直怀有一种深深的歉意。我们只有总结每一次失误,才能使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让人们满意。”

后来这段故事被很多人问起,宋英杰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但是得到了更多普通观众的理解和喝彩。在之后的补记中,宋英杰又写到:“如果我们的预报伤及了某些人,有合适的场合,道个歉无伤颜面;没有合适的场合,心存歉意,不不伤身体”,道歉或不道歉不在于说还是不说,表达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心存观众。

气象工作是一个严肃而严谨的领域,大到工农业生产,小到日常生活,都与之息息相关。相应的,气象人的气质都是严谨而严肃的,宋英杰也不例外。2006年酷暑,他写在自己博客中的一篇《40摄氏度并非预报禁区》,反响强烈。“7月5日下午5点钟的时候,,而之前预报的气温是37摄氏度,大家怨言丛生,都说气温到了40摄氏度,气象台也不敢报。因为你只要报了40摄氏度,这个城市就放假了。”

“我是想诚恳地告诉大家,其实不存在一个预报禁区。气象台预报的气温,和你在地面测量的六七十摄氏度的地温,是有差别的。有古诗写道: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树春风有两般。向阳的那面和向阴的那面长得还不一样呢。那只有这种方法,就在百叶箱里,在草坪上,,太阳不直射,通风,这样的测量才能剔除环境对它的各种影响。”

“为人民服务”这句听上去很像口号的语言,是支撑宋英杰多年来始终将公众装在心里的唯一理念。“真正将这个理念落到实处的时候,就会化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无数的细节,推动着自己更好地往前走。”‘怀揣这样的理念,走出直播间,宋英杰也乐于投身公益活动,与大家一起迎接气候变化的挑战,尽自己的努力多做一点事。

2008年起,宋英杰策划组织并作为主讲人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大型公益活动。2009年一年,公益活动就进行了二十多次,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很多地区。

把自己放在“悬崖”边上

宋英杰主持天气预报节目经常“语出惊人”。比如2011年2月上旬的《天气预报》中,宋英杰预计未来10天内北方干旱地区将有丰沛降水。去冬以来,北方地区罕见大旱,在各地正准备号召灌溉保春耕的大背景下,有谁敢如此肯定地预报十几天之后的一场降水?

几经分析,宋英杰做到了。

2月26日,雪花如期而至,直到第二天中午时分。大家舒了一口气。有人在博客中表扬了宋英杰,而他的老领导则说道:“你胆子太大了。我当时真给你捏了一把汗啊。这个时候把降水报错了,那争议可就大了!”

这样的惊心动魄,在宋英杰18年的天气预报生涯中绝不仅这一次,这次也不是偶然。每一次胆大妄为,都源于宋英杰的职业心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预报得详细些,再详细些。做这样一个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度、社会敏感度并且有非常不确定性的职业,很多人都愿意把话说得非常模糊,宋英杰却愿意把自己放在“悬崖”边上,把公众置于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尽可能地给他们传达准确、清晰的信息。“科学是有局限的,你要是把自己放在相对稳妥的地方,把别人放在相对危险的位置,那你就会把话说得四平八稳。”宋英杰当然知道怎么样做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不过他选择了相反的做法。

“当时我拿到通稿的时候,说是‘单纯从气温角度现在可以灌溉了,未来某某天会出现非常丰沛的降水。’而不是我告诉你灌溉了,而后面的降水不说,那才是误导呢。不过要是没有预报准,就会有更大的风险。结果预报对了怎么样呢?谁说你好呢?只有观众说你好。”

只要观众说好,这就够了。

2006年,西南地区大旱。往年夏天主要城市高温纪录中交替排名第一的两座城市杭州、福州全部被重庆拉下马去。百年不遇的高温让全国人的目光都齐聚于重庆,什么时候能够不热了呢?这是当时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9月14日的《天气预报》中,在对未来三天总体天气情况进行了分析之后,宋英杰终于说出了大家期待已久的预报:“从明天开始,南方地区本年度再次出现如此大面积高温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按照宋英杰的职责,他没有义务对未来长达半年的天气做一个预判,他只负责短期预报――未来三天的天气情况。但是他还是预报了,因为百姓关心,大家需要。经过几天的持续跟踪、反复研讨,下定决心一定要说,要是报不准,风险是个人的,受益却是大家。

宋英杰说他那天特别想以这样的口气报出大家期待已久的天气:“这个区域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从明天开始,本年度高温宣告结束!”多么好的消息啊,大家一起分享。只是考虑到很多因素,宋英杰最终给这个畅快的消息套上了很多层外套――“如此”“大面积”“微乎其微”,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使大众处于安全,―方面要在自己已经到了“悬崖”边上的时候,不至于掉下“悬崖”。

一位老院士说过,预报就是八分把握、两分风险,可能得到的是十分精彩,也可能是十分可笑。

宋英杰成为观众票选出来的“气象先生”,除了风度气质、知性的形象和丰富的语言之外,敢于“预报”,或许是观众最认可他的地方。因此他也得名“最靠谱”天气预报主持人。

“天气预报多枯燥,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本文发布于http://www.jgmcp.com/ 转载请注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