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岷县天气预报_岷县马坞镇气预报_岷县马坞天气

12个月前 | 金刚王 | 58次围观

中国气象报记者 谢忠军 陆铭 倪永强 通讯员 韩树林

甘肃定西,长期饱受干旱和贫穷。如今,当地人民正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将定西打造成为“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而定西气象工作者正以“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和定西人民一起,打造自己的“气象梦”与“中国梦”。

灾难过后更坚强

2012年5月10日,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甘肃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领导靠前指挥、昼夜奋战,全部门上下配合,有效联动,积极应对,对抢险救灾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气象保障作用。

灾害发生当夜,定西市气象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定西市气象局局长江少波坐镇市气象台指挥预报预警服务和应急响应工作,由副局长朱国庆带队连夜赶赴岷县,指导岷县气象局工作。12日早晨,江少波赶赴岷县,与市政府抢险救灾指挥部成员一起开展工作,连续十余天同岷县气象局职工并肩战斗。

5月1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甘肃省气象部门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气象服务工作,高度评价了气象预报预警和信息员在防御本次灾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灾害发生后,定西气象工作者进一步加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完善同水利、防汛、国土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及联动机制,加强气象信息员、协理员的动态管理工作,确保每一次重大天气过程气象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信息员手中。

定西气象工作者在灾难面前没有退缩,在灾难之后勇敢挺立,他们的服务更加及时、主动岷县天气预报,与老百姓距离也更近了。

演绎坚守与奉献

在渭源县庆坪乡增雨防雹炮点上,有一位当地妇孺皆知的农民气象员——张国玺。为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全,他把家安在了炮点上。每到汛期,全家动员,甚至连其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在每次雷雨来临时,都会住在炮点,帮忙烧一壶热水,好让儿子和队员们暖暖身子。张国玺还利用现有条件,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岷县天气预报,成为当地群众知晓天气变化的“晴雨表”。

江少波也被当地人称为“气象专家”。他是南京大学1978级的大学生,毕业后来到定西,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用汗水和信念演绎了“天之骄子”的精神与内涵。也见证了当地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现在,经过江少波和其他定西气象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气象成为当地政府的好帮手,成为当地老百姓的“守护神”。

定西市气象局农试站站长李巧珍,同样是一位当地有名的专家。渭源县是“中国党参之乡”,种植党参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春季干旱造成党参难以下种,种苗价格从常年的6元每斤上涨到了58元每斤。有的农民致富心切,不顾天气形势和市场行情,仍然大面积栽种。李巧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及时制作了服务材料,借助“村村响”大喇叭工程向农民宣传,力争减轻损失。正是由于专业和敬业,使她成为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决策的“好参谋”,也成为当地老百姓的“好朋友”。

一县一品,创新发展

十年九旱,即使是在雨水丰沛的年份,庄稼也可能被冰雹打。这正是定西的“穷根”所在。

近年来,定西市所辖的六县一区大力发展农业支柱产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将安定区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岷县为“中国当归之乡”、陇西为“中国黄芪之乡”、漳县为“中国蚕豆之乡”、渭源为“中国党参之乡”和“马铃薯良种之乡”。这就是“一县一品”。

临洮县委、县政府根据气象部门的天气气候预报预测,采取了“压夏扩秋、压粮扩经”的生产建议,不失时机地调整作物布局,提出了“两个顺应、两个遵循”的战略决策,即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定西市气象局根据各县区气候特点,在农业气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市各县区确立了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为主,由市农试站牵头带动,一县至少开展一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工作思路。

现在,人们对“定西”的印象不再是“干旱和贫困”,而是“马铃薯和药材”,以及定西人创新发展的智慧和勇气。马铃薯和药材也许并不起眼,但当它们成为贫瘠土地上的产业后,就变成定西人的致富金蛋与希望之树。而定西气象工作者,正是这希望之树的坚定守护者,他们的精神,与定西父老乡亲的梦想融为一体。

本文发布于http://www.jgmcp.com/ 转载请注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