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炮楼里的女人:山西日军性奴隶调查实录_炮楼里的女人免费阅读

12个月前 | 金刚王 | 58次围观

2021年5月18日是世界第45届“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今年公布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2021年5月4日,博物馆发布投稿公告,诚挚邀请广大读者与我们进行交流、对话,分享大家对“慰安妇”问题的相关看法的心得体会。截止2021年5月12日,我们收到了许多读者的回复,经过精心整理和分类,现将部分精彩投稿展示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点我开门

世界第45届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海报

图源 | 网络

志愿者王玉评《女殇》:这本书的作者是做过记者的段瑞秋,她文笔细腻,特有的女性情怀充溢在书中,从女性的同理心去理解这些受害者,从女性生命历程的艰难去感同身受,从女性仿佛天生就有的悲悯善良去温暖守护……我感觉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坚强而又充满正义感的女性。

——段瑞秋著,《女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

志愿者王玉投稿详情,因版面所限,以图片方式进行展示

图源 |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

志愿者韩雅婷评《炮楼里的女人:山西日军性奴隶调查实录》:这本书是由山西盂县的一位教师历时多年走访,写成的口述历史书籍。这本书记录了多位山西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的受害经历,包含着山西各地方言文字使得这本书有很强的地域色彩。深入阅读,就会发现他的文字表达了受害者的万箭攒心、日军的残暴不仁。在阅读本书的同时可以想象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在阐述自身经历时的声泪俱下,但也可以体会到受害者们作为从旧时代而来的女性,在新社会下站出来的勇气。她们不仅是日军暴行的受害者,抗战记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中国女性坚韧不拔精神的代表。

——张双兵著,《炮楼里的女人:山西日军性奴隶调查实录》,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志愿者田林林评《随军慰安妇》:此书的出版引起了公众对于二战时期“慰安妇”历史及其受害者的关注。日本记者千田夏光在《每日新闻》上发行许多二战时期的照片,照片中发现许多女性的身影炮楼里的女人:山西日军性奴隶调查实录,深入调查后出版《随军慰安妇》一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讨论。

——[日]千田夏光著,林怀秋译,《随军慰安妇》炮楼里的女人:山西日军性奴隶调查实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志愿者曾俊评《自我认同感与战争:关于战争期间中国滇西地区的心理历史研究》:此书以实地考察和口述实录的方式,考察了滇西普通民众的战争受害心理状况,以及加害者日军官兵的犯罪心理。是目前比较少见的从加害者角度探索日军“慰安妇”问题的论著。

——[日]山田正行著,《自我认同感与战争:关于战争期间中国滇西地区的心理历史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年。

【日】山田正行著《自我认同感与战争:关于战争期间中国滇西地区的心理历史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年版。

图源 | 网络

志愿者魏淑娇评《日军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真相》: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推行现代性奴隶制度,是20世纪人类的灾难和耻辱。历史的车轮在不断的前进,那段血淋淋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那些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曾经遭受日军的性暴力伤害,沦为日军性奴隶,后侥幸存活下来的女性们也在默默凋零,关于那些苦难的奶奶们的记忆也将会随着她们的逝世被逐渐遗忘,希望能通过本书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

——苏智良著,《日军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真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志愿者温亚旗评《日本帝国的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的证言》:作为一本记录二战时期日军性奴隶制度中国受害者的专著。作者运用十二位中国“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的证言等大量的一手史料,翔实记述了日军大规模强征“慰安妇”的事实、中国女性所受日军的残害以及“慰安妇”的索赔运动等内容,揭露了日本侵略军对众多中国妇女所犯的滔天罪行。这本震撼世界的日军性奴隶暴行录,弥补了国际社会上中国“慰安妇”信息的不足,也能让中国“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的遭遇为更多人所知。

——丘培培、苏智良、陈丽菲合作,《日本帝国的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的证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志愿者何文延评《日军“慰安妇”研究》:本书是中国史学界第一部系统性地研究“慰安妇”问题的专著,揭露了“慰安妇”问题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该书以受害者经历为切入口,再佐以大量的中日文献以及广泛的实地调查,将这段隐藏在历史深处惨痛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正如苏老师书中所言,历史是一面镜子,“慰安妇”问题时刻提醒我们,那场侵略战争的遗留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如今日本右翼势力又蠢蠢欲动,企图一步步修改甚至抹去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记载。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也要联合起来,共同创建正确的历史观,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苏智良著,《日军“慰安妇”研究》,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年。

马佳昱评《慰安妇研究》:书中最让我难受的一个情节在于,一名朝鲜籍“慰安妇”受害者因在战时感染性病,经过治疗后有所好转,但并未痊愈。后来与同乡丈夫结婚,生有一子。不幸的是,她的儿子患上了脑梅毒症。长大后的儿子时常用恶毒的话咒骂她,她也因此精神失常。每每看到这里,我总要深呼吸一口气。儿子该怨恨的人真是这位母亲吗?不不不,真正错的是那些忽视她们,硬生生逼迫她们上战场的人!

虽然战争早已结束,人们在大步朝前走,但请不要忘记,不要忘记那些不应该出现却发生的事。

——苏智良著,《慰安妇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志愿者田惠文评《慰安妇研究》:本书通过苏智良教授实地调查研究广泛采集资料而写就的,内容翔实,涉及很多数据和图片。在内容上非常有力地揭露了二战中日军邪恶的“慰安妇”制度。和平年代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作为学子,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努力强大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国土和人民不再受到外来的侵犯与欺侮。今年来这段历史也通过一个个学者的不懈努力而越来越被人们所正视,如果想要系统地了解这段历史可以试着走进这本书。

——苏智良著,《慰安妇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谢建军读《南京日军慰安所实录》有感:《南京日军慰安所实录》揭开了南京日军慰安所历史的秘幕,“慰安妇”制度的罪恶起源、南京日军慰安所的罄竹难书、受害者奶奶们的血泪未干……天理昭昭,沉冤得雪,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如今,日本军阀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的罪行尚未得到应有的惩罚和公正的道歉,研究日军“慰安妇”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苏智良、张建军著,《南京日军慰安所实录》,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年。

志愿者周锐参加老人葬礼有感:2020年12月15日,一位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老人逝世,关于她的一切现在只停留在记忆里了。对于历史来说,这是悲哀的,但对于老人,这应是摆脱梦魇之后的幸福。

人的生命终会有结束的那天,受害者也会慢慢地逝去。时光不会停留,岁月终会带走过往,关于老人们的一切都在慢慢的消逝。但是直到最后,她们都没等来那一声道歉。时间会带走了她们的生命,好在还有遗物,还有记录,还有书籍,关于她们的记忆永不消散。

本文发布于http://www.jgmcp.com/ 转载请注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