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女生在恋爱中所丧失的安全感主要归纳为人际关系中安全感

2年前 | 金刚王 | 243次围观

女生在恋爱中所丧失的安全感主要归纳为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它指的是我们在跟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相信自己会被对方接纳、认可、喜欢以及别人是否是不会离开、不会抛弃。这是一种基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处质量和相处安全性的一种反应。

女生所谓的“我在恋爱中没有安全感”,通常又分为两个部分:

外在的安全:即安全感的外在表现,容易被察觉。比如一个姑娘整天在恋爱中唠叨自己男友没有很爱她,害怕自己被分手。

内在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更为复杂的层面,不容易被察觉。内部并不仅仅是男友是否会离开她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她是否相信自己——能真正获得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自己“配不配得上对方”。

整体安全感就像图片那样,外在的安全感就好比那只小鸭子,看上去它已经“平稳”地落在了水面上,但实际上在水下的鲸鱼(内在安全感)已经快要窒息。也就是女生在日常中常挂在嘴边的“我和你恋爱没有安全感”。

安全感更多时候是一种细腻的内在需求。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最早的内在安全需要是如何被满足的。这个满足形式会影响到你心里所形成的关于内在安全感的印象、概念、框架,也会影响到往后每个人在亲密关系中能否体验到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和普通人在恋爱中患得患失的表现是不同的。前者更为猛烈,也更容易造成亲密关系中不必要的误会。我根据咨询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来以下六点:

1.缺乏安全感的女生99%都属于依恋模式中的焦虑型依恋。她们极度渴望伴侣的陪伴,甚至会觉得对方每天的行程报备是一件让人心安和理所应当的事情,她们习惯用频繁的联系来屏蔽内心的不安因素。

2.在亲密关系中,因为害怕抛弃或是察觉到了被抛弃的苗头,就喜欢用“假性分手”来做要挟,以此证明对方还爱自己。她们提分手,仅仅是为了想被挽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这威胁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普遍源自于她们对自我的信心缺乏,而非对另一半的不满。

3.她们对待感情往往处于一种“情感饥渴”的状态,她们希望对方能够完整自己的人生,尽管这样的初衷并没有太大的错误,但是她们却总是怀疑和恐惧对方并不想达到同等的亲密。

4.别人对自己稍微好一些,就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对方,过早的掏心掏肺,袒露全部的自我。和伴侣聊天时,对方超过半小时没有说话,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那句话说错了惹到了对方,根源是自卑。

5.很多缺乏安全感的姑娘,根本原因是源于从小的缺爱。在生理上可能会表现为“肌肤饥渴症”,即因为来自对安全感和亲密关系的渴望,在恋爱中会更加主动的想要和对方牵手拥抱接吻等肢体接触。

6.语言暴力的出现,是个别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常见的行为表现。恋爱中,她们因为害怕被抛弃,所以选择不断攻击对方的弱点,让对方产生低价值感,当对方怀疑自己的价值,没勇气分手时,她们也就获得了安全感。

我早年遇到的一位女咨询者,她就属于典型的焦虑型依恋者,她和我描述自己的恋爱经过时,她说自己总能从男友的细微举动中察觉到他不爱自己,害怕自己有一天就会被抛弃了。哪怕男友在她生日当晚给她惊喜准备了礼物,她也会因为第二天男友没有及时下班回家而胡思乱想。

于是她就会时常养成盯手机的习惯,直到男友下班回家和她待在一个屋檐下。一开始男生会迁就她,但是这样的迁就并没有缓解她的不安感,反而变本加厉,到了恋爱中后期,她甚至觉得男友每做一件事都要和她汇报缺乏安全感的女生性格,否则她就会觉得不安心。她会一直给对方夺命连环call,或者等到对方回家后就开始质问他,和他讲道理,企图用她的想法去控制对方。

渐渐地,男人受不到这样的束缚,开始离她越来越远,最后在一次因为男友在在微信聊天而没有帮她洗碗的争吵中,结束了这段为期一年的恋情。

其实一旦当女生企图用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另一半,或者说连最基本的换位思考都缺乏后,这就是恋爱中没有安全感最可怕的表现。

没有安全感的人常常是被分手的一方,更悲哀的是,这往往是一个“自证预言”(self— )的过程。

因为没有安全感,认为对方会离开,所以为了消除这样的不安感,女生通常需要时刻知道对方在干嘛,但正是这种具有吞噬性的逼迫,把原本相爱的两个人越推越远,最后当男生真的离开时,恰巧又印证了女生当初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对方会离开的预言。

通常安全感的匮乏,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自我修正,是仍然会在下一段恋情中重新上演的。我常常和学生们讲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这句话也并非空穴来风。

缺乏安全感的女生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我称之为“情绪思考”。

当男人脑子里冒出“她是否爱我”的念头,他们是会根据类似于法律上的“疑罪从无”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先假设对方是爱你的,然后从现实中寻找证据去证明对方不爱他们缺乏安全感的女生性格,如果没办法找到切实的证据,男人就会停止怀疑,这就是典型的逻辑思考。

而当缺乏安全感的女人面临同样的处境时,她们则倾向于根据“疑罪从有”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先假设对方已经不爱你了,再去寻找证据去加重这层想法。因为本身就带有对伴侣的负面评价去寻找细节,因此很多细节问题就会被她们放大化,最后造成“误判”的可能性就会高得多。这就是所谓的情绪思考。

那后果是什么呢?

因为你的“误判”,男生一开始也许会耐心和你解释,为自己脱罪;但当你误判的次数愈来愈多,男生知道自己的解释也无法为自己开脱,反而还有可能被戴上一个“狡辩”的高帽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沉默,冷暴力的形成就是由此而来。

说白了,缺乏安全感最基本的表现就是过度索取,也就是感情中的taker(索取者)。毫不顾忌对方的感受和承受力。

对一个人喋喋不休,总想拉着他说很多话,或者总想要求伴侣对自己更关心一些。她们需要的,另一半一定得给,必须得给,不管对方愿不愿意。

男人的包容和忍耐,以及他们的付出,必然是建议在良好的情绪体验基础之上的。你想让他们成为giver(付出者),也要去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试想一下,当你很厌恶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乐意去付出吗?

和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姑娘恋爱,最致命的表现就在于,原本是情侣之间互动的、乐意的、你来我往的付出,会演变成为极端的索取。

男生会体验到自己没有空间,会体验到被入侵、被吞噬的感觉。当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去解决这样的现状时,就会用短暂的封闭来启动他们自身的防御机制,隔绝来自女生的压力源。

安全感的缺失本是属于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会有不安的时刻。但自我的弱点不应该奢望靠外界来弥补。

因为一旦形成依赖,安全感匮乏之人所有的喜怒哀乐就会完全寄托于另一半身边,他们就好像一个“巨婴”,时时需要对方的目光。当把全部寄托给他人,也就丧失了自我。

事实上这就好比男人有义务不出轨,但他们没有义务一定要给女生安全感。愿意给你安全感的男人,就已经是最明显的爱你的表现,但你的索取却恰恰在消耗这份爱。

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

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正是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人的骄傲和自卑。

而人们又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

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潜意识中对他人有敌意,然后把这种敌意投射成环境对自己的威胁。

无论是用“对伴侣好”的方式去弱化对方;还是用一副铠甲去包裹自己,装作强大,所以攻击别人,它们所带来的安全感都是虚伪的,甚至脆弱的不堪一击。

这样的做法,只会把不安感的原因归向外界因素。而真正提升安全感的方法,是向内探索。

所谓的自我接纳,不是去关注那些“无法改变的/很难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比如说即使得了60分,你也不必悲观,在诚实接受60分自己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才能接近那个100分的更完美的自己。

纯原创,侵权必究

标签: 恋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