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女性小说概念_小说概念女性有哪些_网络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5个月前 | 金刚王 | 41次围观

理论月刊2007年第8期探索与争鸣摘要:当代女性小说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倍受瞩目,在女性意识观照下的性意识使女性小说既不同异性小说创作,也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小说创作,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反叛性意识。本文从性意识的回归、性意识的觉醒、性的文化内涵以及同性恋意象等几方面探讨中国女性小说性意识的审美特性。关键词:女性意识;性别迷失;性意识觉醒;同性恋意象;生命本真中图分类号:I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7)08-0135-03论当代女性小说的性意识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人文科学系,湖北武汉430079)一、性意识的回归在历史传统中女性是被言说的对象,并且成为男性视野和想象中的图像,女性成了男性的意识形态。本雅明指出:“他们历来把女性的异己身体,当成男性行使幻想暴力和构思社会问题的‘宝贝清单’,而这个清单是男人开的,是男性视野和想象中的图景和意识形态。”在身体上,女性沦为了性工具,以满足男性的生理欲望;在社会中,女性沦为了生育的工具,以满足男性传宗接代的需要。以男性为中心传统意识形态,用所谓的“伦理”枷锁禁锢女性的自然欲望,压抑女性的性意识。传统的历史甚至告诉人们:女人是人类灾害的祸根,“女人祸水”也就成了传统文学中不间断的主题。

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定位,女性只能“照单全受”,与男性一样女性把自身的性欲视为邪恶、恶魔,被指称为放荡、堕落而被蔑视、唾弃。当“性”的禁忌与女性的生存处境、生命存在相关联时,女性未被男性“征服”之前,就已经屈服于现存的社会意识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大男子主义泛滥成灾,像滚滚的洪流肆意横行,只许男人三妻四妾,女人则从一而终,各种禁忌像一张无形的罗网,紧紧地束缚女性的一切活动。在中国封建文学历史中,表现人的本性的作品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淫书”,凡是流露女性性别本真的女性作家,都被逐出正统的文学史册。与李清照同代的女诗人朱淑真的作品以“性情摇荡、风月动人”而受到正统文学史家的排斥。仅凭“矫情不怕人猜,和衣睡入人怀”这样大胆率直的词句,就足以使之入文学史的“另册”了。在文学史上垂名的女性作家,如雅幽有余、庄妙有加的李清照等,在性别意识上都必须符合男性中心的价值体系和美学成规。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其实与女性固有的本性是背道而驰的。奥古斯特尔在《妇女与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在人的所有自然需要中,继饮食的需要之后,最强烈的就是性的需要了。”“这种需要深深地隐藏在每一个发育正常的人身上,到成年后时,满足这种需要是保证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条件。

”传统文化和意识使女人完全没有“人”的目的和本体的意义,而是被降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因此,把本来充满感性欲望的女人的存在“扭曲”、“变形”为一种道德符号。女性不能为自己而活着,只能为道德原则而活。为了这个道德原则,就必须牺牲女性个体活生生的生命存在,从而达到符合男性中心文化理想的标准。难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关于人的哲学,有的只是所谓的伦理学,这种伦理学反过来对在女性内在的欲望包括女性本身进行扼杀和泯灭。这实际上是对女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扼杀,它不仅造成女性人格上的自我委缩,也造成了女性生命本原意义上的无生殖能力。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先行者,从女性立场出发,通过性别权利的描写,开始了向男性霸权政治、经济、文化的压迫的挑战。五四时期出现的一批女性作家,是最早觉醒的女性,受西方文化影响具有的超前意识,使她们很快在作品中表现女性,反抗“被言说”的命运。她们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困惑、迷惘与希望,展示女性被压抑多年的内心情感,使女性看到了自身言说权利回归的希望。但是“性”这个压抑最深,反叛也最强的对象,仍然还是高深的“禁区”,女性作品还远远不能深入到女性生理内部去表现女性,更不可能由女性的性生理去表现女性特征。

所以五四时期出现的女性文学只有女性风格,尚无女性性别意识。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中国女性的自由解放运动始终与民族解放和民族革命密切相连。建国以后,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幻,使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但五四时期开创的女性意识经过革命运动风风雨雨的洗刷,走向了变异,文革时期变形到了极致,文学中的女性本真全然被“革命”意识所取代,女性意识再次被驱逐到无性别,乃至无人性的荒原。思想解放运动使女性意识再次复苏,八十年代女性小说侧重再现女性的性别特征,努力确定女性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女性作家逐渐从女性视点出发,围绕女性身体生命阶段,努力深入到女性最神秘的角落,着重剖析作为个体的、个性的女性生理和心理特征。得益于新时期女性意识的135理论月刊2007年第8期探索与争鸣觉醒和发展,当代女性小说大胆地从性的角度打破了中国女性受迫害最深,觉醒也最慢的区域,创作进入了无禁区的时代,从容地将“性”纳入了写作视野,并站在性别立场上,恣意地表现女性身体的细微感受。当代女性小说以揭示女人从不暴露的“隐私”、对女性性别特征的极度张扬,实现对或失去或压抑或变形的女性固有本性的追寻。凭借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作家以大胆、率直的描写,改变着传统意识视“性”为邪恶、龌龊的思维定势。

当代女性小说对“性”禁区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生命本真的真正回归。二、性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当代男性作家将笔深入到性的领域去找寻被压抑多年的人性的同时,女性作家也开始自觉地开拓性的领域,但具有与男性作家不同的意义。女性作家更多地站在女性立场上,用自我讲述的方式,直接驱入“性”的腹地。林白和陈染的小说可谓是女性自觉的叙述。被称之为“女性欲望的书写”的陈染小说,直接深入到女性最神秘的领域,展示女性的性欲和性的感受。《私人生活》中倪拗拗的女同学、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伊秋,是倪拗拗少女时代性意识的唤起者。伊秋虽然身患残疾,但年轻的生命里却涌动着性的欲望,使其残疾的身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相比之下,虽健全但对性爱一无所知的倪拗拗却显得单薄、干瘦、弱小。一次偶然的机会窥见了伊秋与男友西大望性爱场面,唤起了倪拗拗的性意识,她“感到自己所有的毛细孔此刻都在张开、放大,用力呼吸,我的嘴肯定张得如同死鱼那么大,我像吸了大麻似的,这个身子都仿佛大了一截,我相对于门的高度和距离也忽然长高了一块,而且与门帘更贴近。”这一幕对倪拗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她初次被异性拥抱的时候,立刻想起了它,便投向了异性的怀抱。这一幕对倪拗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将它保留在记忆中,十五年以后她才意识到“其实不过是我此刻产生的感觉,是我此刻在想象中完成的经历与体验。

”陈染说:她的小说有的是真实的经历,更多的是心理的经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与其说是倪拗拗所见,不如说是陈染对性的体验的经历,透过它传达出少女初次遇到性的生理反映和心理感受。实际上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东方文化观念中,“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实际有两重认识层面,一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认识到男女两性关系是平等的、均衡的,也是相互依存的,而在社会的关系上女性则是隶属男性的,是顺从的、依附的。这两种状况反映了人类在其自身发展和创造文明的过程中,与自然复杂的关系,以及人类自然力的活 动。”女性在性爱中不仅仅感到生理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 在心理感觉到了作为“人”的客观存在,作为“人”的价值。在 女性作家叙写的纯粹性爱的自然关系中,没有“男尊女卑” 的性别歧视,在这里女人不必为男人哭泣。因此“在文学话 语中,没有别的方式,只有性话语才能颠覆男性叙事中心, 最终颠覆历史。倪拗拗在性的欲望中燃烧,尽情感受经历性 的快乐,与以往T给她造成的心理紧张、压抑形成了巨大的 反差。以往他们既是师生又是男女的对峙,最后在性爱中泯 灭了,在T先生与倪拗拗的关系中,似乎只有在“性”中才能 化解他们的敌视情绪,性在这里也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至于倪拗拗与青年尹楠的性爱,因为有爱情的底蕴,倪拗拗 全身心地投入,从被动者变为主动者,使她经历了精神与肉 体双重的快乐感受。与伊楠的性爱使倪拗拗心灵发出了诗 意的慨叹: “他的爱,年轻而有力!”在这最大的心灵满足中, 获得了美感,这种爱的升华是深深地植根于性的基础之上 的。倪拗拗将此爱与伊楠的爱情一起珍藏在她心中,成为她 生命中短暂而美好的回忆。 三、性的文化内涵 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通过性女性小说概念,在女性作家笔下有了女 性特性的艺术表现。王安忆笔下带有旧上海殖民痕迹的上 海文化,池莉笔下平民化的武汉市民文化,张欣笔下有着移 民特点的新兴特区文化,还有严歌苓笔下华人眼中折射出 的美国文化等等,她们不同内容的小说都以贴近女性的笔 墨通过叙写了女性世界中“性”的意义,展示了不同文化的 内涵。王安忆说: “如果写人不写性,是不能全面表现人的。 不写性就不能写到人的核心。如果你是一个严肃的有深度 的作家,性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她的小说《我爱比尔》展示 了当今社会不同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特别的女性心理,在 通过性展示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方面有了新的突 破。小说叙写了一个颇有绘画艺术才气的女大学生阿三与 异国男性相恋最后毁灭的悲剧。

阿三与异国男性的性爱,应 该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摩擦出的一种 火花。美国驻中国使馆官员比尔热爱中国,对中国文化有颇 深的了解女性小说概念,他能背诵连阿三都接不上一句《桃花源记》。但 是,那只是书本的中国,而真正实感的中国是活生生的阿三 给予他的。王安忆笔下的阿三对比尔来说,多少有一种中国 文化的象征意义,就好像比尔对阿三来说象征美国文化一 样。作家把两种不同种族文化的差异及其在各自背景下具 体的人的相互吸引,通过“性”展示得极其精细而透彻。东西 方两种典型的文化在这里无声地融合了,没有对抗,没有隔 阂,而且难分彼此。比尔说: “虽然你的样子完全是中国女 孩,可是你的精神,更接近我们西方人。”阿三回答说: 懂什么精神才是西方的。”从未到过西方,也未曾悉心研究过西方文化的阿三,在此却让一个美国男性在精神上所认 同了。并非惟有性才能使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相互了解、相 互沟通,人类正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不断加强民族、文化的 了解,以至达到相互融合的理想世界。但是,重要的是在这 里,作家艺术化地表现两种文化的相互吸引,人性的相互融 合,是通过“性”这一深层的路径,不仅独到、深刻,而且可以 反照出作家对性的意识,对艺术表现性所持的态度。

《我爱 比尔》将女性和异性和生命的对应结构,引向东西方文化交 流与对抗的特殊语境,又多了一层挖掘。 《我爱比尔》深入到女性生命深处,展示了当代一类中国 城市女孩的悲哀,表现了异国恋情的虚幻。然而在作家笔下, 性已经被艺术化了,阿三从性中寻找灵感,用绘画表现性,性 使阿三难与现实相融合了。作家摒弃了道德的评判、社会的 评判,只取美学的评判,使“性”超越了道德、社会,超越了民 族、文化,直驱人性的深层之处,展示了女性的生命本真。 136 理论月刊2007年第8期探索与争鸣 四、同性恋的意象 当代女性作家以“性”为创作元点,深入探索女性的性 别特征,并以此探索永无止境的女性生命奥妙,以前所未有 的从容和坦率直面女性的性欲望和性感受,使当代女性小 说已经以“另类”的姿态旁溢于传统诗教之外。而小说中的 女性形象对同性的强烈依恋、爱慕,更是使之呈现出了一种 异端的反叛性,由此对传统阅读习惯产生强烈的冲击。 同性恋,这个当今世界最为敏感、最易引起争论,也最具 有反叛性的问题,被当代女性作家纳入创作视野,有的以自传 小说的形式叙写出来,表明女性小说作家创造的艺术世界是 一个更加女性化的世界,也是一个更加自我的心灵世界。

这种 暴露“隐私”,敢于冒犯无处逃避的男性中心世界,而转向自我 的生理和心灵深处,去表现女性生命的深层奥妙的创作行为, 本身就是一种解放,一种反叛,它需要勇气,需要力量。同性恋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被称为“性到错”,弗氏认为: 并非变质者”、“性到错常发生于其他方面和正常人没有显著 差异的人身上,这些人的能力非但分毫未损,反而在心智发展 和道德修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弗氏理论对同性恋没有鄙 视,反而多是肯定,但他是从道德修养角度去评价同性恋的。 当代女性作家笔下的同性恋显然已经不同于弗氏理论中的意 义,而是出于对女性生命本真深层奥秘的探寻,因而女性小说 中的同性恋同样是女性化的主题,而将男性同性恋者排除在 文本中心之外。依据西方女权主义先驱的理论,女性对同姓的

本文发布于http://www.jgmcp.com/ 转载请注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