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重庆方言与成都方言的差异,你知道几个?

2年前 | 金刚王 | 230次围观

重庆话重庆话是汉语官话分支西南官话的一种。重庆话又称重庆言子。 重庆方言直白易懂,方言词汇很多,方言评书诙谐幽默。 重庆方言 重庆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 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 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 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 一大特殊现象。 重庆方言主体是湖广话为基础.自古受周边地区方言影响。 例如重庆部分郊区说“去”为 kek/qih(qi),同粤方言;江津区说“六” 为[luh]音同陆音上扬,同湘方言;而主城区大部份地方说“六”为[l uh]音陆音沉降,而不同于四川成都地区音刘[liu]。另外,近代代 大量安徽,江苏,广东籍移民大量涌入,重庆方言,尤其是市区 方言与成都方言在近代形成了较大差异,语调明显较成都方言有 较大差异,语音也较成都方言强硬很多,接近贵阳话。重庆方言 与成都方言的差异以与重庆自古恶劣的劳动条件对比成都平原 的耕读文化的差异相似。类似的语言现象也存在于吴语苏州话 (类似成都的细软语)与宁波话(类似重庆的直平语)。由于重 庆自古到今天都是一个移民城市,在重庆主城区中,祖辈为土生 重庆人的比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大都是广东、上海、江苏、安 徽籍移民的后代,在重庆农村状况则基本和四川其他地区相仿, 因此在语言文化,习惯和风俗上,重庆市区与郊区差异较大。

在 明代,大量湖南,广东籍居民进入重庆,曾经一度占重庆市区人 40%以上。重庆郊县现在依然保留移民的方言岛,渝西有大片客家话区和老湘语区(据说以前还有说粤语和潮州话的地方不 过现在基本上少见了),所以在语言上,重庆方言受粤方言和湘方 言影响明显,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而渝东北还有闽 方言区,所以在一些用发音上渝东北发音同市区反而不同.在抗战 时期,上海,江浙居民进入重庆,吴语成为重庆市区 20 世纪初 中叶流行的时髦语言,带来了“格式”(标致,新潮,源自上海话)、 “转来”(回来,源自苏州话)重庆话日常用语,“行市”(能力强,源自苏州话) 一类西南官话中没有的吴语词汇,并成为了重庆话的一部分。加 1950-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和三线建设内迁重庆的大量 上海和江苏重工企业带来了数百万的吴语区居民。在现在的重庆 市区,依然能在南岸,江北部分地区有小片的吴语语言岛存在。 20世纪 90 年代,因为兴修三峡大坝而迁离家乡的重庆远郊 农村的居民,则基本为本土重庆人,讲标准的重庆方言或者四川 官话。 重庆的两次人口锐减 1.1231 年大蒙古国拖雷引兵攻掠四川,之后开始了四川境 内近半个世纪的大屠杀和劫掠。

蒙古军完全占领四川之后,人口 锐减到大蒙古国军队入侵之前的 2.2%,致使社会经济生产遭到 毁灭性破坏,民生凋敝,全境一片萧条凄惨。倒退 1550 四川人口到元朝才80 清初.四川在战乱中经过 张献忠 满清 吴三桂的 人口锐减,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布政使司地区的人口增 加到 313 的四川人口再次下降.只到了几十万人的地步.很多县是几十年都没有人烟.重庆也是一样. 重庆的两次移民 1.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 年),明廷发兵将四川地区并入 明版图。之后开始组织移民。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四川地 区的人口从纳入四川的 1371 年明洪武四年的 60 万增加到 134 万人。到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 年)四川布政使司地区的人口增加 2.清初的30 多年间,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 十年(1681 年)才进入稳定时期。明末清初时的混乱导致四川 人几乎损失殆尽。于是,清朝廷在顺治年间到乾隆年间中期陆续 进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从湖广 ,两广, 两江, 福建移民四川,史 称“湖广填四川”。这次长达历时 100 多年的移民运动。 部分来自吴语的词汇和读音 (gai)解释 (gai si) (sen)转来 回来 隐语 展言子在重庆民间有悠久的历史。

重庆话日常用语_英语日常交际用语口语_英语日常交际用语视频

老百姓们工作劳动之余, 常以幽默诙谐的展言子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有些内容形式 都很精彩的言子经过一代代口头流传,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 长盛不衰。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许多言子也被 不断修改着,新的言子也不断被创造出来。 重庆言子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日常琐事无所不涉。 重庆言子的形式更是灵活多样,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展言子习 惯上叫歇后语、半截话,实际就是隐语。前半句是譬语或引子, 后半句是解语或注语,是说话人的真意所在。这种语言形式类似 “诗经”和陕北民歌信天游常用的“比兴手法”。在实际语言运用中, 常只说出前半句,而将后半句隐去不表,听话人常会心领神会, 十分默契,使语言交流不但幽默风趣,而且含蓄生动,显现出特 殊的美感和魅力。例如:“瞎子戴眼境——多余的圈圈”,这是一 个完整的言子儿。但生活中常这么说:“你也不怕麻烦。其实你 做这些无用功完全是瞎子戴眼镜。”再如:“半天空挂口袋——装 风(疯)”,生活中常说:“他这人神经得很,半天空挂口袋。” 日常用语 霸道:不得了,很了不起,有时候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到很高 兴也会高呼„霸道‟ 嘎嘎:肉的意思。 行市(hang si):就是拽,也指一个人特别有能力,特别 让人羡慕,用这个此的时候要根据情况来定它的感情色彩。

对头:对,好,要得,没问题的意思,在不想说话或想和稀 泥的时候,别人说什么都可以用这个词对付。 巴心不得:就是正合心意,正想这样的意思。 正南其北:说正经的,不扯闲的意思。这是某人像某人强调 一件事情重要性或表达起诚恳态度的习语。 除脱:失业了,重庆人会说:“工作除脱了。”失恋了,重庆 人会说“感情除脱了。”意思是指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没有希望了, 从这个词可以看到重庆人的自嘲强度与豁达精神。 卯:有矛盾了,大家相互较劲,互不相让,非得争个输赢。 暴挫:挫是很差,很丑,很笨的意思,暴是程度词很的意思。 一般我们说一个女的长得很丑就说:„那个女的暴挫。‟ 【解释】胡说【造句】 甲:今天发奖金老 哟。乙:铲铲,昨天才发老的。 【解释】事事都争对你【造句】今天我着 【解释】形容一件事情没有办成.【造句】 前几天你不是才耍老个女朋友的嘛?撒子嘛拉爆老迈?【言子】牙刷 【解释】用于被别人的话吓到了(可以等于日 白);不耿直.【造句】 1:A:“我今天买那条短裤遭老 700!“B:“牙刷, 你娃还有钱也~!“ 【造句】~2:不要跟我说那个崽儿,他牙刷得很~! 【解释】遭人骗的意思【造句】你娃吃我 块钱。

【言子】豁我哦或者豁别个 【解释】豁可以解释为骗 句】朋友说:今天在他们家楼下看见了张学友.我说:豁我哦【言子】吃胡汉三 【解释】吃免费的不要钱的宴席 【造句】 明教的 GGMM 走今天晚上去吃虎头帮帮主的胡汉三 重庆方言日常用语: 安逸——满意舒服 不要——不用谢 要得——好的 假打——虚伪 拈起来——夹起来 耙耳朵——怕老婆龟儿——小子 哈哈儿——马上 好多钱——多少钱 啥子——什么 巴(b)到路走——沿着这条路走 一哈(h)——全部 耍朋友——谈恋爱 摆龙门阵——闲聊天 哈(ha三声)儿——傻子 常用: 爪(zu)子-干什么 你娃想爪子? 啷(lǎng)个-怎么样 不干,你能把我啷个? 巴适-形容词好的意思,意义广 哈呀,你看那个包包好巴适哟. 乖-漂亮 你看那个女娃儿长的好乖哟. 哈戳戳-傻 莽(mng)-傻的意思,常有莽起一砖、哈起一坨的说法硬(n/ngen)是-真的是 我今天看到见衣服,硬是好看惨了. 哈哈儿-一会儿 你等我哈(h),我哈哈儿就回来 打望-看美女 走,那边美女多.我们去打望哈哈儿. 切(qih)-去 哎.你要到哪儿切哟? 弄(nng)-打 老子弄你娃,信不信? 脏话 锤子-男性生殖器 老子把锤子给你娃割来甩了. 弄-搞(对男对女意思不同) 他把肚子给我弄大了. 麻批-女性生殖器 龟儿子-暗指母亲背夫偷汉你个龟儿子 神头儿-神经病 那个娃娃是个神头儿. 牛批-说大话 你娃娃吹你妈的牛批嘛 瓜幺儿-傻儿子 重庆话普及教程名词系列: 虫线(蚯蚓)丁丁猫儿/咪咪羊/马马灯(蜻蜓)格gek zao(跳蚤)sekzi 虱子 zi zi sen/senr(螳螂) ko(脑袋)狭xia kong(胳肢窝)手sou guai(手肘)罗lo dou/坐zuo r(都指臀部,的前者多用于人,而后者多用于动物)磕 kek 人物:嬢嬢 (姑姑) 老汉/老者(父亲) 姥姥 gg(音嘎嘎) bei形容词系列: 高耸耸的,肥弄弄的(又高有胖)烦躁躁的(非常脏)短杵 杵的(很短)光 gung 的(光溜溜的)耙唧唧的(很软)低低 嘎嘎儿(很少)飞叉叉的(女孩很野的样子)惊乍 zhu 惊小怪)旷西西的(很糊涂)琛(很直)琛抖、登独(非常帅,非常漂亮)雾独独(冷不防的)神戳戳(发神经)粘栋栋(粘稠 的)拗(手脚不停地动,莫拗:莫动,不许动)俗杂杂的(俗气 动词系列:拱过来(挤过来)不拗老(不动了)莽进去(喂进去)卡(掐) 款到老(碰到了)吹夸夸 kua4(聊天,吹牛)达扑爬(摔跤, 摔跟头)考可可儿(敲一下头)打王逛(精神不集中)巴到(紧 挨着)瓦饭(舀饭)条(跑)翻羊角转儿(翻跟斗)拈菜(夹菜) 扯仆酣(打呼噜)抚 goh(结束)板旋儿(耍赖,挣扎)哈唧跟儿(挠痒痒)脚入老(脚崴了)咀(吮吸)告一哈(试一下)折 老(丢失了)琛过来/痴过来(伸过来)读脚(跺脚)咩(掰)撑下去(压下去)幢起(补上)俺到(猜到)瞅 qio 到(看到) 兑老(相抵了)马起脸(板脸)拽瞌睡(打瞌睡)爪(踢)杀铁 (打扫)操(翻)噘(骂) 梭(溜走) 扯把子(说谎) 搭飞白(搭讪) 再起/撩起(缝起)理麻(收拾) ho(音...这个普通话里真没有) 其它:假巴意思(虚伪) 洗白(完蛋了;没有了) 王耍耍 chua(形容 一天不做正事) zua(脏)卡卡各各(角落) 闹热(热闹) 好多?(多少) 刹一脚(坐车时叫停) 人板板(祖宗,小祖宗)瓜兮兮(傻傻的) 灯儿晃(无事乱逛) 儿(圆的;能滚动的)夹色子(结巴) 暴眼(眼神不好) 臊皮(丢脸) 对头(对) 霸道惨老(很强) 或修理人)搭巴巴车(坐便车) 要得(好的,行) 洋气(不得了)撒 子,爪子(什么;干什么)恁个(这样)油济济(很油的样子) 歇(发一声,哭)鞋子等等儿(鞋跟)恩脚(咯脚)背 上的油垢)惜得好(幸好)排轮len zi(排队)梭梭滩儿/梭梭板儿(滑梯) hek/hak(音黑)去qih/qi ek(音勒)(注:各字的注音为当地发音,并不是此汉字的多音) 哈包即傻子,重庆方言:哈包 如今的重庆人文明多了,但是,嘴边挂着“哈儿”、“哈包” 的人,依然会时不时撞一下腰。

就连三岁顽童,若是惹急了他, 没准也会“赏”你两个字:哈儿! “哈子”即“傻子”,“哈包”即“笨蛋”。跟哈儿、哈包意思相近的 还有“哈起一坨”,“哈不溜秋”,“哈戳戳”等等,一个“哈”字可以演 绎出这许多方言俗语。 “哈”字也是重庆人的习惯口语之一。“该是哈,我没哄你哈。” 这“哈”字没实在意思,只起到一个语气助词的作用。 “哈”字念哈巴狗的哈时,说法又多了。 哈麻将。“今天我就来陪你哈几圈。哪个是菜背兜,告了才 晓得。”哈啥子?哈麻将,即搓麻将,打麻将。这个“哈”字当动词 用,在方言中少见。 哈声哈气。“这娃说话虽然哈声哈气,但是思维敏捷,说话 在理,是个人才哟。”哈声哈气,即沙声沙气重庆话日常用语,嗓子沙哑,重庆 话又说“说话像在喉咙管打转一样”。这“哈”当形容词用,也属罕 一哈儿。类似的说法还有“隔哈儿”、“哈把哈”等等,意思都是“一会儿”。这哈字表示时间,很短的时间,也就是打一个哈欠 的时间,所以叫“哈儿”。 麻哈哈。重庆话又叫“麻鲊鲊”、“麻麻鱼”,都是蒙混过关, 浑水摸鱼之意。麻哈哈这哈哈,意同笑哈哈之哈哈。麻哈哈的意 思就是:打个哈哈,就想混过去,就想抹脱。; 告一哈。重庆人说试一下喜欢说“告一哈”,这个哈字又成了 数量词。这一说法随处可闻,“大家朝里头挤一哈,不要堵在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