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谜题第一期里,从考证这两个美女开始,让她们一点都不再神秘

2年前 | 金刚王 | 296次围观

作为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几乎家喻户晓;而各种版本的霸王别姬中,虞姬都是楚霸王儿女情长具体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立女性的代表人物。可就是这两位名垂青史的女性,在正史的记载却极少,后者甚至连身世都说不清楚。使人不由不发出疑问,这二位到底在历史中真的存在么?

于是,凭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二杆子精神,本朱决定在自封的栏目——历史谜题第一期里,从考证这两个美女开始,让她们一点都不再神秘。

问题一:真的存在西施这个人吗?

先上结论(太长不看版):存在。

具体论证:先秦及两汉典籍提及西施的不在少数,但是记述吴越战争的重要史书《左传》、《国语》和《史记》中却没有关于西施的直接记载。这难免令人对她的真实性产生疑问。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西施到底在那些史书上有记载,真实性如何?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是最早详细叙述西施与吴越之战关系的东汉典籍。鲁迅先生谓其“虽本事实,并含异闻”。指出这两本书在内容上有历史事实与民间传说混杂的特点,但它们是记载吴越历史, 特别是吴越之战最详细的史书,史料价值不容忽略。

除此之外,记载西施较多的典籍是先秦和秦汉史书。先秦史书与西施所处时代接近,因此它们有很强的可信度。何况,对于西施的记载,不是个别的一两本书而是众多先秦史书,同时还有《战国策》、《楚辞》等先秦典籍。这种情况下,仅仅因为《国语》、《史记》等正史不见关于西施的直接记载,就断然否定西施的存在似乎不太合适。

再者一说,刚过完端午节,谁都知道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但其言行事迹却在先秦典籍中没有任何明确记录。我们能因此就否定屈原的存在吗?既然如此,那西施没有出现在《国语》、《史记》中,我们是不是也要再考虑一下呢?

五十年代初,绍兴曾经出土了两面东汉早期的吴越人物画像铜镜。内容与题款分别是: 吴王、忠臣伍子胥、越王和范蠡、王女二人( 一作“越王二女”) 。其中的“越王二女”身着宽袖长裙, 亭亭玉立, 身旁还有宝器。

铜镜在商代是礼器,春秋战国时只有贵族才能享用,至汉才成为常见生活用具。东汉早期铜镜上出现“越王二女”图像, 说明在《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产生之前, 至迟也是与二书同时,这一故事就在越地广为流传。由此可知《吴越春秋》和《越绝书》所记西施故事绝非空穴来风。

另外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吴王夫差盉(同“河”音,一种古代盛酒的器皿)也是西施存在的证据之一。这也是现存可数的吴王夫差遗物之一, 其肩部刻有铭文: “敔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说明此盉是夫差送给一个女子的礼物。按说这样的青铜器授赠对象通常是社会地位很高的贵族, 但事实上这却是吴王夫差盉的授赠对象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女子。

原来在春秋晚期青铜器铭文中,无论大小国君,其妻、女、妹等女子都有自己的国名或姓,或都有或两者必居其一。而此盉铭文吴王夫差为一女子铸器,在这样重要的青铜器上,为其作器的女子竟没有国名,也没有姓,表明她不是贵族,极可能是一位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女子。现今所见传世文献记载的与夫差关系密切的女子只有西施。

问题二:西施最后去哪儿了,结局又怎么样呢?

先上结论(太长不看版):死了,被越王装在皮袋子沉水而杀。

具体论证:历史上,西施的结局基本上有被杀和随范蠡而去两种说法。其中随范蠡而去是根据杜牧诗、苏东坡词总结而来,随着历史的沉淀,民间传说他们像童话故事中的公主和王子一样开始了美好的生活。听着是不是特别像才子佳人的故事?

事实上,西施被杀的可能性更高一些。在这一点上,很多历史学者都做过详实的考证。譬如明代著名学者杨慎依据《墨子·亲士》和《吴越春秋·逸篇》对“被杀”说进行过翔实论证。可问题是越王勾践为什么么要沉杀西施王的女人虞姬装扮,沉杀一个终于为越报仇雪耻的功臣呢?

传说中王的女人虞姬装扮,我们知道的勾践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甚至于头悬梁锥刺股,禅精竭虑复仇的明君形象。事实上无论是所谓的卧薪尝胆还是甘于吴王奴仆,都是勾践自我包装出来的东西,也并不存在,历史上的他只是借助一个弱女子实施了美人计才最终战胜吴国。

如此一来,勾践为了维护一国之君的体面,只能让西施牺牲到底。范蠡和文种是美人计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因而勾践对其二人多有忌讳。这一点,范蠡心知肚明,所以毅然决然地离开越国,离开勾践,没有丝毫犹豫,而勾践以死威胁的挽留也是为了保证美人计不外传。

以上内容主要出自明代杨慎的相关著作,篇幅所限不再标明出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找他的书看看,写得很清楚。

所以说西施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她参与了吴越战争,以美丽为武器助越灭吴,但是最终却沦为政治牺牲品。她与范蠡的爱情传说仅仅是老百姓的美好愿望。而因为越国官方的有意隐瞒,西施的故事没才没有在正史中记载下来。

问题三:真的存在虞姬这个人吗?她真的自杀了吗?

先上结论(太长不看版):应该有,但只是项羽众多女人中的一个歌姬;她也没有自杀,而是在兵败前被项羽所杀。

具体论证:虞姬身世不详,现在还闹不清楚这姐们是哪里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目前最可能的猜测,认为虞姬是宿迁市沭阳县人。现在沭阳西南里颜集镇附近的虞家沟就是虞姬娘家所在地,解放前这里还有一个虞姑庙。清乾隆年间沭阳县令,大才子袁枚还曾给虞姑庙题诗:“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死竟有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座旁合塑乌骓马,好访君王月下骑。”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虞姬的描述非常简单,只是说她是一个姓虞的美人:“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到了唐代《括地志》一书中才出现“虞姬”这个名字,但“虞姬”的意思,并非“姓虞名姬”。“姬”在古代只是女人的一种代称,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是姓虞名姬,实在是一种误读。就和现在公司或单位里“张姐”“李姐”一样,只是姓张姓李的女士而已。

那虞姬到底叫什么呢?历史没有记载,事实上那个年纪有名有姓的女同志实在少见,根本不可能给虞姬这个经常陪伴楚霸王的歌姬Q留下名字。

说虞姬长得特别漂亮,深受项羽宠爱。项羽起兵征战南北,一直把她带在身边。从陈县突围来到垓下时,项羽感到大势已去,又身陷重围,再次突围又生死未卜,因而他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是带着虞姬一起突围呢,还是留下虞姬?《史记》记载当时的情景说:“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一生身经七十余战,从来没有流过泪,就是这么一个硬汉子,在将别虞姬之时动情地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没有了下文。后来清人周中孚也说,项羽平生爱乌骓马和虞美人,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有了下落;“独所谓美人者,竟无一句收场,此史之阙文也”(《郑堂札记》卷四)。他认为太史公对虞姬的下落无一语交代,是一个败笔。所幸陆贾的《楚汉春秋》弥补了这个缺陷,记项王唱罢《拔山歌》后,虞姬曾答诗一首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之后,相传虞姬歌尽,泪如雨下,就拔剑自刎而死。

现在的问题是,《楚汉春秋》在南宋之后就失传了。现在能看到对霸王别姬故事记述最早的史书就是《史记》, 而《史记》中的记载也极可能是司马迁从《楚汉春秋》中转述过来。

需要注意的是,《史记》中司马迁并没有写虞姬自杀身亡。司马迁为什么没有写?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陆贾在《楚汉春秋》中没有写虞姬自刎一事;二是《楚汉春秋》中记述了虞姬自杀身亡的事,但司马迁认为有违历史的真实,所以没有采用。前一种可能性大,因为陆贾生活的年代离那段历史比司马迁更近。所以,如果他没有这么写,那么只能有一个推断,即虞姬并没有自杀。

那虞姬的下落呢?

如果虞姬并未自刎,那么在当时情况之下,虞姬命运无非三种:一是死里逃生,二是被汉军俘虏,三是项羽被杀掉。

首先看死里逃生,当时楚军虽然涣散,但毕竟数万人马,一旦逃命的话,汉军很难一一抓住,因此虞姬逃命或死于战场的可能性的不是不存在。但现在面临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虞姬逃走了如何把自己的行踪隐瞒得如此干净,在历史上再无记载?

后世如杨贵妃、李师师、陈圆圆甚至朱三太子以及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小女儿都有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传说,而偏偏虞姬逃走了却没有任何记载甚至是传说,是不是有些不合乎情理。就算是编故事,如果有可钻的漏洞也应该会有好事者弄个续集出来吧?除非故事的主角在当时尽人皆知已无法续命,也就是说很多汉军都见到了虞姬和项羽的尸体,确认已死,除了还魂真没啥好办法了。

那被汉军俘虏呢?本朱以为,以当时刘邦对项羽愤恨的程度,如果俘虏项羽爱妾,应该会在史书上写上一笔,还会大张旗鼓地宣 一下,弄个“汉高祖强幸霸王姬”之类的传说甚至春宫图出来。因此,大概率是汉军没能俘虏虞姬。

那仅剩下的结论就是虞姬被项羽所杀,而且后来被众多汉军看到,虽然这不是很多人喜欢的结局,也不符合主流叙事话语中儒家女性的文化身份,可却是当时的事实。就像柯南道尔借福尔摩斯之口说出来的一样:“排除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再难以置信也是真相。”

项羽杀虞姬这事,宋代学者乐史所编著的《太平寰宇记》里说“虞姬冢于县东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虞姬葬此。”而濠州定远县》中有记载:“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另外北宋宰相曾布也有“泣对虞姬,手戮倾城宠”的感叹。因此,“项羽杀虞姬”一说,并非空穴来风。

如果项羽溃败前杀了虞姬,情理上其实也说得通。为了绝后念而杀虞姬,刚愎而好杀的楚霸王是下得去手的。但那样将颠覆人们的认知。对此,本朱表示:真相难以接受,还是“自刎”的结局更好一些。相信多数人和我的看法也不会相差太多。

况且古代帝王兵败国破之前,往往会杀死家里女眷,以防敌人羞辱皇家女眷,比如明朝崇祯皇帝,临死之前逼死妻妾杀死女儿。因此,项羽挥剑杀死虞姬之说,固然有些煞风景,让人难以接受,但却是历史真相。

正因为人们无法接受项羽杀虞姬的真相,所以才有了霸王别姬的故事。再经过民间不断演义,到了明代甄伟所著的小说《西汉通俗演义》里,才形成了比较成型的故事版本,而京剧《霸王别姬》则使这个故事更加家喻户晓,但离真实的历史,却也越来越远。

本作系“张家口人”公众号原创,转载请注明出自“张家口人”公众号。

发表评论